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五十九章 吐蕃称臣(2 / 2)

如今长安的粮食大多都是靠江南漕运而来,而从江南运来的粮食,都要通过运河先抵达洛阳,在洛阳经6路翻运,才能运抵长安,从洛阳到长安的道路不好走,花费时间颇长,使得物质的运输遇到梗阻,特别是遭遇天气等因素影响时,从尔使得长安的粮食供应也会出现短缺,物价出现波动。

这是李世民颇为头疼的问题,正因为有些考虑,在侯君集向李世民提出此意见后,李世民不顾一些朝臣的反对,也强行推行此策,让十数万在这几场战事中被俘的俘虏,来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

用俘虏来筑路,这是耗费最少之举,不要派民工的工资,也不会侵占农事时间,不增加百姓的负担,只要给这些俘虏一些饭吃,派一些看守的军士即可。

上元节后,李业诩正式到兵部官署报到,行他的守兵部尚书之职。

到兵部官署,李业诩才了解了兵部的设置,兵部原有侍郎二人,再加上他这个兼领的侍郎,兵部破例地出现了三个侍郎,其他两侍郎为正四品下职,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唯有他这个侍郎不需去管那些杂事。

兵部原所属部门有四个:一曰兵部司,二曰职方司,三曰驾部司,四曰库部司,以兵部为主司(本司),其他三司为子司,如今再置以与兵部司同样级别的情报院和军器监,有了六个部门,三个本司,三个子司。

原来的四个部门,除兵部有主事四人外,其他所属四部主事两人,主事以下,还有郎中、员外郎,而军器监和情报完的职部都是重新设定的。

李业诩到兵部官署报到之时,兵部的全体官员都列队迎接这位有唐以来最年轻的一部长官。

新进的兵部侍郎李子和向李业诩介绍了诸多的同僚下属。

兵部的官员大多都是在军中呆过,对有军功的将领都是另眼相看的,李业诩这个新任的主官虽然年轻,但已经立下了让军中所有将领都为之咋舌的军功,自是没有人敢看不起他,而李业诩那份不凡的气度也是让所有的官员吃惊。

裴行俭也被委以兵部司的从六品上的员外郎职,作为李业诩的直接助手,掌管有关新的军制改革诸事的起草及上呈的奏章类。

说起来,兵部尚书职并无具体管的事,据李业诩了解的,“兵部尚书之职,凡将出征,告庙,授斧钺;军不从令,大将专决,还日,具上其罪。凡兵,降敕书于尚书,尚书下文符,”兵部的大小事务都是在兵部侍郎的主持下运行的。

这和后世的也差不多,最大官都是最闲的,而干事的都是副职和下面的官员。

正月底,吐蕃使团在禄东赞的带领下,及沿途诸多军卫的护送下,终于抵达长安。

这次没有朝廷派出的使者迎接他们,禄东赞一行被鸿胪寺的官员直接带到了鸿胪寺的别馆内安置。

第二日,李业诩依李世民令,在鸿胪寺衙内会见了禄东赞一行。

离上次见面不过年多时光,而会见的味道已经是完全不一样了。

“大论,我们又见面了,”李业诩颇为玩味地说道,“大论与你们的赞普在松州城外走的太快了,本将原想备一杯薄酒,与两位叨絮几句,尽地主之谊,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客,却未能如愿,实在是可惜!”

“不敢担将军亲自来接见,李将军神勇无敌,罪臣是深感敬佩,”禄东赞对李业诩这样的嘲讽像似意料之中,并没表现尴尬,只是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大礼。

“大论几番来长安,本将也是很敬佩,也希望以后能久居长安,看尽我长安的美景,”李业诩依然是那副淡淡地口气说道,“大论先歇息一些日子,本将先将大论抵达的消息告诉吾皇,有事烦请人转告一声即可!”

“李将军,罪臣想把我们赞普的诚意尽快转达给尊贵的大唐皇帝陛下,”禄东赞听了李业诩的话心里一惊,却又迫不急待地说道,“请将军能尽快安排罪臣进见皇帝陛下,将我们赞普的意思转奏给陛下!”说着又恭恭敬敬地施了礼。

禄东赞说话的口气,还有自身的称呼,及对李世民的称呼也都完全不一样了,让李业诩读出了一些味儿,“哦?大论一路辛苦,还是先休息一些日子吧,我会把你的意思告诉吾皇的,告辞!”李业诩说着即起身,上了马,拱手而去。

留下呆呆的禄东赞愣着,禄东赞从李业诩嘴里听出了朝廷想让他留在长安的意思。

“罪臣禄东赞叩见大唐皇帝陛下,”太极殿内,禄东赞跪在地下,向李世民恭恭敬敬地叩头。

“平身吧!”李世民语调平缓地说道,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禄东赞。

“谢陛下,”禄东赞站起了身,却不敢抬头,低着头说道,“陛下,想我吐蕃与大唐,一直和平相处,是我们利禄智昏,不自量力,冒犯天威。如今赞普与罪臣都省悟,吐蕃以后再也不会做冒犯大唐之事,赞普也让罪臣将他的意思转给您,赞普愿举国内附,接受大唐的册封,永做大唐的臣民,为陛下镇守西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