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5节(1 / 2)





  被叫住的大太监朝那边张望片刻,也不知道是眼力太好还是有特殊的辨认技巧,明明滕振只看到一堆模糊的人影,他却十分确定的回答:“回陛下,是安郡王。”

  安郡王?

  那是谁?

  滕振面露茫然,没有在记忆中搜索到这个人的相关信息。

  大太监非常有眼力见的补充:“就是媛太妃的儿子,与陛下生辰仅差两日的安郡王,今日是媛太妃的生辰,安郡王大约是来给媛太妃祝寿的。”

  媛太妃?

  又是一个没有任何印象的角色。

  不过……和我的生辰只差两天?

  滕振刚被后宫女人搅得一团糟的脑子突然就清醒了,眼前闪现出白天看到的那几张生辰八字。

  既然这人也是皇子,生辰又和自己所扮演的这个角色如此相近,是不是也和那几张纸有关呢?

  而且这个安郡王很可疑啊。

  一般来说,成年的皇子,只要不是有有利社稷的经世大才,朝堂离不开他,都会在封王之后就藩封地,除非特大事件,一般不能再回到京城,这位怎么就呆在京城,还可以不经过自己同意就出入后宫?

  还有那位媛太妃。

  先皇驾崩后,皇后变太后,有子的太妃会出宫跟着王爷儿子住,无子的太妃可以选择去给皇帝守陵也可以选择继续留在宫里平平淡淡安度晚年。

  既然她有安郡王这个儿子,为什么还住在后宫里?

  疑惑涌上心头,可现在毕竟不是探究的好时候,滕振摆出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然后让御辇继续前进。

  等回到御书房,滕振翻了一些皇室记录,又旁侧敲击的问了好几位大太监,直到第二天中午才把媛太妃和安郡王的故事理清楚。

  这位媛太妃姓吴,先皇生前,她曾拥有过淑妃的头衔,“媛”是她的封号,只可惜在先皇驾崩前三个月,不知道触犯了什么,被撤掉了“淑妃”的头衔,虽然还保留有妃位,品级却足足降了一级。

  如果说这位太妃的身份有什么值得关注,那就是她母亲姓陶,与陶太后是隔房表姐妹的关系,身后站着的不止是吴家,还有陶家。

  说完媛太妃,再说安郡王。

  安郡王不是个正常人。

  生理意义上的不正常。

  虽然生日仅仅比滕振迟了两日,可两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安郡王名滕顺,字永安,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先皇对他的期待低的不行,只要求他能一辈子平安活着。

  滕顺出生的时候难产,在母胎中憋久了缺氧,出生的时候都没呼吸,如果不是太医奋力抢救,早在出生那日便夭折了。

  命虽然救了回来,但也留下了后遗症。

  一开始大家都没发现小皇子有什么异常,能吃能睡会笑会哭,该翻身的时候会翻身,该爬的时候会爬,两条小腿儿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比滕振还早上两三个月下地。

  可是等到滕振已经能用语言粗略表达自己的意思开始学写字时,滕顺连“父皇”“母妃”都还不会喊,只会干巴巴的“啊啊”,这才急坏了媛太妃——那个时候她还只是个嫔。

  随着时间推移,大家渐渐确定,这位小皇子虽然身体没有大碍,但脑子是好不了了,别的皇子两三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启蒙,滕顺四岁才终于学会喊“娘”,八岁了说话还不利索,一句话颠三倒四,比同龄孩子多费五六倍的功夫才能表达清楚含义。

  十一岁,滕顺在诸多人的努力教育下,终于在不开口说话的时候看起来像是个正常孩子了,可是一旦开口或者情绪激动有比较过猛的面部表情,眼睛不瞎都能看出他脑子有问题。

  然后,先皇驾崩,崩的非常突然,连遗诏都没留。

  宫中无太子,不过有长子,也有嫡子,还有几位年幼的皇子,倒不至于后继无人、

  当时不少人都以为几个巨头会为了保障世家权益推滕顺继位,这样就算他长大了也不会翅膀硬了摆脱世家的束缚,而且媛妃母家势力也不弱,又有陶家支撑,对世家来说是个很好的选择。

  可最后被推上去的仍然是陶皇后所出的嫡子,滕振。

  如果滕顺的生母是媛太妃的话,或许当年坐上皇位的真就是他了,但问题就出在这里。

  滕顺当年难产,孩子折腾的差点夭折,生孩子的母亲又能好到哪里去?孩子出生后没撑多久就撒手人寰,连孩子都没来得及看上一眼。

  而这位母亲是媛太妃当年进宫时带的贴身丫鬟,怀孕后有了品阶,仍然住在她身边,因为出身不够,生下来的孩子本就该归媛太妃养,去世造成的唯一改变就是媛太妃将之视若己出,对滕顺来说,这样的成长环境更好。

  只是视若己出与真正己出到底不同,滕顺虽然脑子有问题,可是世界之大,能人异士众多,难保哪一天他突然就正常了,没有生母牵绊,还不如扶名正言顺的嫡子上位。

  于是就这样,滕顺成了诸位皇子中唯一一个封王之后不用就藩的王爷,他出宫建府的时候,媛太妃本想搬出去和他一起住,毕竟他这模样很难娶到老婆,诺大的王府不能没有一个清醒的主事人,可惜被陶太后拦下了,理由是“安郡王刚刚建府,诸事未定,等安稳了再说”。

  彼时滕振刚刚继位,陶太后垂帘听政,手中权力压得人喘不过气,陶家势力更是如日中天,媛太妃根本没有能力与之作对,只能默默忍了,打算等过段时间再申请。

  谁知陶太后转头就给安郡王和当时年仅五岁的陶家三房一个通房出的女儿赐了婚,允诺等这姑娘及笄就嫁进王府做王妃。

  这一下可把媛太妃刺激惨了,当时就要冲进陶太后寝宫找她拼命。

  安郡王脑子再有问题也是堂堂郡王,他不是没有成长,只是比常人慢,假以时日也能和普通人一样生活,做一个安闲王爷,他的王妃就是一般官家的嫡女她都看不上眼,陶太后这样的举动根本就是把安郡王和她的脸放在地上踩!

  一个没权没势的太妃,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媛太妃发狂的结果可想而知。

  陶太后当场宣布媛太妃疯了,需要关在宫里好生静养,而那个时候周围连太医的影子都没见到。

  于是就这样,媛太妃虽然有儿子,却一直不能出宫,每年只有过生日的时候才能见见安郡王,而安郡王每次都会拖到天黑才离开,十多年如此,大家早就习惯了。

  ……

  以上就是滕振打听到的所有内容。